发展医养结合产业,先看看这三种模式再说

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矛盾重重,由于一些“老年病”的常发、易发和突发性,患病、失能、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。而现状却是——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、自成系统,养老院不方便就医,医院里又不能养老,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、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,既耽误治疗,也增加了家属负担。医疗和养老的分离,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,成了“常住户”。“老人‘押床’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,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。


医养结合的发展背景及趋势


1、目前全国每6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,到2040年将是3:1


2、老年人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,对医疗服务依赖性更强


3、小病大治、长期压床,大型医院资源更为紧张


4、养老床位大量空置,很大原因是医护配套的欠缺




5、医养结合已成为近期政策重点方向之一

2015年11月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计委、民政部、发改委、财政部、人社部、住建部等九部委《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了五大重点工作方向:



2016年4月8日,民政部、卫计委联合发文《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》;2016年4月11日,卫计委、民政部公布《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》,共计36项,未来医养结合将逐步落地。


2016年5月17日国家卫计委、民政部发布《关于遴选***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》,每个省(市、区)可申报两个试点地区。试点地区将在创新医养结合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中先行先试,提供经验。具体包括六大方向:


  • 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,加大金融支持;

  • 统筹考虑医养结合发展需要,做好规划布局;

  • 探索长期护理险制度和多元化保险筹资模式;

  • 符合规定的医疗、康复和护理费用纳入医保,推进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结算;

  • 制定医养结合人才政策,与医护人员同等待遇;

  • 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。


对医养结合的认识


1、“医”是基础,“养”是核心


2、以“行动自由度”来划分客群


3、不同阶段的老年群体对“医”和“养”的需求不同

 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,老年人群对医护的需求是不同的,是多样化、持续性的医养服务体系。


4、多彩的生活与医疗安排同样重要

老人自尊心更强,希望能掌握生活选择权,而非将老年人区别为特殊人群对待,否则将降低老年群体的“快乐指数”。


5、医养模式


不同模式的医养结合项目,其医与养的定位各不相同。


(1)以医为主


医养结合项目中,以医为主的模式,通常以医院为依托,面向刚需老人提供专业照护功能。


面向人群:以失能、半失能、失智等老年人群为主,部分长期卧床、需要全面照护;

医的需求:急性医疗、专业护理、康复训练;

养的需求:全面的生活护理、临终关怀;

常见类型: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、康复科,附属于医院的护理机构,医院改制的康复医院等等。




案例:日本新天本医院

项目概况:新天本医院位于东京西部的多摩市。医院共设179床,医院主要服务于老年群体。在科室设置上以老年病种为主,不设儿科和外科手术。


门诊科目:内科、消化器科、精神科、老年精神科、康复科等。



医院供设五层,其中4F和5F主要为失能和失智老人使用。


(2)以养为主


医养结合项目中,以养为主的模式,通常以养老社区/公寓为依托,配套二级及以下医院,满足社区老人日常看病和急救的需求。


面向人群:自理型老人为主、部分需要护理的刚需老人;

医的需求:针对自理型老人的健康管理、慢病管理、康复运动,到针对刚需老人的专业护理,以及急救;

养的需求:生活服务、娱乐服务,以及针对刚需老人的生活照护;

常见类型:养老社区/公寓(含自理型公寓、护理型公寓、社区医院、健康管理中心、公共活动中心等功能)。



分享 :
评论(0)